癌症傳媒報導


服雲芝、靈芝 礙癌症化療

1.健康產品勿亂服

市面聲稱有抗癌功效的健康產品及中成藥眾多,如雲芝、靈芝、多種維他命及魚油,惟效用成疑。香港防癌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醫學界暫沒有系統研究,證實上述產品具抗癌功效,病人服用後感覺良好,多因心理作用造成,情況如安慰劑一樣,實際並無效用。維他命、魚油等營養補充劑,一般可從正常飲食中吸收,市民無必要額外服用。

癌症病人在化療、電療間服用雲芝、靈芝等產品,認為舒緩不適。但臨床約一成病人因而影響肝、腎功能,或令白血球、血小板數目減少,須暫停治療,影響康復,曾有病人暫停近三個月化療,雖無危及性命,但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建議病人勿胡亂服用健康產品。

2.勤運動有助防癌

與其上網尋找防癌偏方,不如站起來,走出戶外做運動抗癌。原來進吃太多加工精製或糖份食物,身體會產生胰島素,同時釋放「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若此因子數量太多,可增加患癌風險。不少研究證實,多做運動可令有關因子水平下降,從而防癌。另外,現時估計約四分之一癌症與肥胖有關,醫學界相信肥胖會令雌激素水平飆升,引發癌症,故勤運動減肥可大減患癌風險。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表示,都市人生活繁忙,其實每日抽空急步行30分鐘,也是運動,癌症病人多做運動也可加快康復。陳亮祖引述多項外國研究指,每日運動至少30分鐘,可將乳癌風險降低15%至20%;大腸癌風險減低24%,市民可每日能運動一小時更佳。

3.抽血驗癌不準確

坊間不少體檢套餐會提供「腫瘤指數」血液測試,標榜可評估患癌風險,陳亮祖提醒市民不要盲目相信各式各樣的癌症測試,強調「唔會抽一次血,就可以了解自己有無患癌」,部份早期癌症患者的腫瘤指數更是完全正常,易出現假陰性情況,所以此指數不能完全反映有否患癌。

臨床上醫生主要運用腫瘤指數的測試,監察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的病情變化,常用的腫瘤指數,包括CEA(大腸癌肺癌)、AFP(肝癌)、CA125(卵巢癌)、CA15.3(乳癌)及CA19.9(胰腺癌)。這些測試並非用作癌症篩檢,一般市民做上述測試沒有效用,建議如出現懷疑症狀,應及早求醫。

4.標靶藥治癌延壽

在10多年前,癌症病情若步入晚期或出現擴散,病人如同被判死刑一樣,平均生存期約一年。隨着醫療技術發達,如標靶藥物推出,令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可延長到兩至三年。以腸癌為例,即使擴散至肝臟,若肝臟的病情不太嚴重,進行部份肝臟切除手術,約有三分一病人在手術後可康復。

陳亮祖表示,標靶藥物、標靶藥物治療都是較新治癌方法,其中標靶藥專門針對腫瘤的變異基因作治療。免疫治療更新,可令身體培養免疫抗體,有效殺死腫瘤,本港正逐步應用免疫治療,主要以黑色素瘤為主,對有關晚期病人來說,治療成功率由過往幾乎零增至25%。外國正研究針對各種癌症的免疫治療,當中針對肺癌的藥物已成功研製。

5.服中藥小心相沖

諱疾忌醫為癌症病人大忌,不少人因害怕化療副作用,誤解「開刀會令腫瘤擴散」,拒求助西醫,寧選擇抗癌偏方,或尋找神醫治療,致錯失治療最好時機。陳亮祖稱,西醫治療為癌症的最佳治療方法,中醫治療只屬輔助性質,其他治療如自然療法,或進食阿麻籽油、茅屋芝士等抗癌,皆無科學證據,市民須留意。 香港防癌會現有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癌症病人做化療期間,可服用中醫處方的中藥,舒緩化療帶來的不適。同時,病人至少每三星期進行驗血,測試肝、腎功能有否受中藥影響。他建議癌症病人化療或電療期間要服用中藥,應同時告知中西醫,讓西醫監察身體狀況,中醫可避免處方毒性高的中藥,以免出現藥物相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