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同時,它又是最容易發生轉移的癌症。美國癌症學會期刊發表的中國2015癌症統計顯示,我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73萬,全國發病率17%、死亡率22%,70%的患者在就診時已被診斷為晚期。日前,在一個針對肺癌治療的研討會上,來自香港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介紹,肺癌的治療,越來越講究精准治療。有一些靶向藥物和標靶藥物治療藥物,可針對患者突變的基因,進行精准“出擊”。 同一腫瘤類型可擁有不同生物特征,如EGFR、ALK、KRAS、BRAF等,目前,已有靶向藥物對付EGFR和ALK突變。年輕、無吸煙史或輕微吸煙的腺性肺癌患者,可以做一下相關基因檢測。
陳亮祖介紹,85%的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在第Ⅰ-Ⅲ期,可做手術的,治療可手術與輔助化療或前置化療結合;第Ⅰ-Ⅲ期不能做手術的,可進行放療或合並化療;第Ⅲb-Ⅳ期的,只能接受靶向治療,或化療,或化療合並靶向治療。
“同一腫瘤類型可擁有不同生物特征,如EGFR、ALK、KRAS、BRAF等。” 陳亮祖解釋,通常可從基因突變檢測中得知其生物標記。例如,在大部分癌症中,肺癌占癌細胞擴散上腦的人數最多,2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會出現“癌細胞腦轉移”,有50%的ALK+肺癌患者有可能出現“癌細胞腦轉移”。“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基因突變檢測,了解生物標記,從而更了解病情,再對症下藥。”
陳亮祖說,由於藥物研發的限制,目前只有針對EGFR和ALK突變的靶向藥物。年輕、無吸煙史或輕微吸煙的腺性肺癌患者,可做相關基因檢測,如果符合使用EGFR和ALK突變的靶向藥物,對症下藥,可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陳亮祖還指出,對於未能鑒定出特定基因突變或未有針對性的靶向藥物可選的肺癌患者,如果檢驗出PD-L1的生物標記高反應,則可以考慮選擇采用標靶藥物治療。
“當然,靶向藥物同樣也有耐藥性的問題。” 陳亮祖說,就以ALK抑制劑來說,多數患者在接受克唑替尼治療後7.7~10.9個月便出現抗藥情況。
“克唑替尼出現抗藥性時,除了化療外,醫生可為患者采用二線靶向藥物色瑞替尼。” 陳亮祖說,二線靶向藥色瑞替尼結構上與克唑替尼有很大的不同,實驗室數據顯示在阻斷突變 ALK 蛋白質的能力上,色瑞替尼較克唑替尼強效20倍。而色瑞替尼作第二線治療比化療的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增加四倍以上。還有研究更顯示,若患者未曾接受過克唑替尼而直接選用色瑞替尼,無惡化存活中位數可達18.4個月。“而色瑞替尼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對腦轉移病人療效優於克唑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