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令癌症患者「自強」的免疫治療


提起標靶藥物治療,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對抗過敏症、細菌或病毒,但原來此一概念,也可應用在抗癌之上。醫學界更預期,免疫治療在這方面的角色,將會愈來愈重要,為一些過往難以治療的癌症個案,帶來新希望。

一般人所理解的癌症成因,與基因突變、家族病史、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但醫學界發現,原來免疫力下降,亦是部分癌症過案的成因之一。過往,醫學界便發現感染者及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患癌風險較一般人高。

隨著近年醫學界對免疫系統的了解,發現身體的免疫系統對癌細胞起著一種監察作用,免疫系統一旦發現癌細胞的出現,會即時將它們鏟除。可是,聰明的癌細胞亦不會坐以待斃,它們會通過不同方法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捕,例如「CTLA-4」及「PD-1」這兩條信息路徑,癌細胞會利用這兩條路徑傳遞抑壓免疫系統的信息,逃避免疫系統監察。最終,癌細胞發展成腫瘤,並擴散到其他器官,威脅生命。

近年,外國研發出新一代的標靶藥物治療藥物,他們分別能針對性地阻截「CTLA-4」及「PD-1」這兩條信息路徑,重新啟動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免疫下治療藥物能刺激免疫細胞的記憶,讓免疫系統能在完成一定療程後,繼續發揮抗癌功能。換句話說,藥物就好像一位「老師」,教導患者抗癌之道,日後便由患者自行抗癌,無需再天天用藥。

當然,任何藥物也有其副作用,標靶藥物治療或會出現一些與免疫相關的不良反應,大部分的不良反應都是輕微或中度,並會在完成療程後消減。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紅疹、腹瀉、皮膚搔癢等,有別於嘔吐,脫髮等化療常見的副作用。

其實歐美等先進國家已開始將慨念,廣泛應用在肺癌、黑色素瘤等,本港亦正逐步引入。我們期望標靶藥物治療的出現,使一些過往令醫學界束手無策的癌症個案,再見曙光。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