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病變而不受控制地生長便會形成腫瘤,腫瘤有良性與惡性之分,癌症即指惡性腫瘤。過去十年,癌症個案持續增長及年輕化趨勢,而隨著檢測方法的改善並及新藥物的引進,使整體醫療效果有所提升,癌症病人死亡率得以減低。化學治療(化療)乃其中一種癌症常用療法,原理是利用藥物來抑制或殺死生長快速的腫瘤細胞,但有機會帶來一定副作用,副作用是否一定無法扭轉?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化療的作用有幾個。第一就是根治癌症,常用於血癌及淋巴癌個案。第二就是起輔助性作用,手術後可以透個化療殺死殘餘腫瘤細胞,減低復發風險從而提高生存率。有的腫瘤太大,手術可能無法將之完全清除,此時可先利用化療將腫瘤縮小然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化療的第三個作用就是用作舒緩治療。腫瘤一經擴散而不加理會,必定愈來愈大,此時化療的作用是抑制腫瘤生長,減低腫瘤為病人帶來的不適,以及延長總體生存時間。這個方法通常用來對付復發或確診時已屆第四期(即已擴散)之腫瘤。」
化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勞綜合症、噁心嘔吐、抑制骨髓生長導致白血球過低、口腔黏膜炎、腹瀉、神經線發炎及局部組織發炎等等。陳醫生引述一項外國研究指,七成多進行過化療的病人皆出現疲勞綜合症,還有五成多病人出現噁心的副作用。對於這兩個最常見的化療副作用,其實亦有方法舒緩。
疲勞綜合症: 左卡尼汀乃協助人體製造能量之物質,化療卻會使其減少,引致疲累。病人會感到昏昏欲睡、焦噪、精神不集中,睡多久仍不夠。代謝治療正是透過補充損耗的左卡尼汀來減輕疲勞綜合症之副作用,是較新的舒緩方法。
噁心嘔吐:化療藥物具有毒性,進入人體後便會引起體內的自我保護機制,引發噁心嘔吐反應。噁心嘔吐分以下三類。
陳醫生提醒,若能在接受首次化療前做好止嘔,有助避免心理因素造成的預期性噁心嘔吐。而現時主要採用「三合一」止嘔法 – 聯合神經激素(NK1)受體對抗劑、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5-HT3)及類固醇使用,主要用作治療急性及延遲性噁心嘔吐。然而神經激素(NK1)受體對抗劑藥效大約只有三日,傳統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5-HT3)乃於進行化療時注射,效用大約能維持12至24小時,藥效消失之後,病人的嘔吐徵狀又再次出現。至於新一代的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5-HT3)則將療效再為提升,有效時間長達五日,可以明顯減低化療導致的噁心嘔吐,從而提高化療的順從性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