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醃製食物、家族遺傳均增加患鼻咽癌風險,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療(電療)及化療,期間患者受口腔黏膜炎副作用影響,難以吞嚥,甚至飲水都不能,導致營養不足及體重大幅下降。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認為,病人接受電療前應「食得就食」,盡量儲備大量蛋白質,以應對電療後食欲不振及口腔黏膜炎帶來的影響,不宜完全「戒口」。
香港鼻咽癌病發率偏高,按醫院管理局數字,2013年有841宗新症,死亡個案312宗,患者以男士為主。私人執業臨床腫瘤科醫生陳亮祖表示,受EBV病毒感染、家族遺傳以及常吃醃製食品,例如廣東人愛吃鹹魚、蝦醬、鹹蛋,均增加患鼻咽癌機會。這些食物含亞硝酸鹽,進食後改變人體基因,導致細胞難以修復致癌。
患者初期症狀不明顯,部分人會流鼻血、耳鳴、口水味道變酸,出現淋巴核,不少患者誤以為「痰火核」未有正視。直至後來頭痛、間歇性面部麻痹或複視,已屬二至三期鼻咽癌,晚期癌細胞可擴散至肺或骨。陳亮祖說,未擴散的鼻咽癌若及時電療及化療,有逾半機會可擊退。患者平均要進行30多次電療,以及3周1次或每周1次化療。期間受電療影響,逐漸味覺轉變、出現口腔黏膜炎。病人踏入第5至7周治療時最辛苦,連粥水也難吞嚥:「飲水都好似畀玻璃割口」,病人平均治療後體重下跌10%至15%。
陳亮祖鼓勵患者接受治療前盡量進食,儲備營養。他見過不少患者全面戒口,例如擔心雞肉含激素刺激癌細胞生長,其實只要將雞肉去皮,已能大大減低風險。他續指,電療過程有機會破壞體內細胞修復能力,病人治療前應盡量攝取蛋白質,對抗破壞,同時增加抗炎能力。他舉例,患者可多吃蒸水蛋、炆海參、花膠等補充蛋白質;若已生口瘡,要避免吃煎炸食物減低刺激。若口腔黏膜炎情況嚴重,或需飲營養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