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腸癌最新治療趨勢

由癌症資訊網、香港醫護聯盟主辦及葛蘭素史克藥廠全力支持,於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七日舉辦的「腸癌最新治療趨勢及保健分享」,邀得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醫生,講解腸癌的最新治療方法。

病徵與痔瘡相似

腸癌為本港常見病症,是第二號癌症殺手。據統計,現時大腸癌的發病及死亡數字皆為第二位。大腸癌最常發生於腸臟後段,因此症狀會較明顯,例如大便有血,有剩便,身體會日漸消瘦,貧血,大便習慣改變,部份患者更會出現肚脹,壓著神經線。很多腸癌患者經常誤以為痔瘡,但其實腸癌與痔瘡可以同時存在。

部分腸癌具家族性及遺傳性,遺傳個案約佔百份之五至六,近親曾患腸癌人士,會較易患上腸癌3。另外,飲食習慣,例如經常進食肥膩的東西,以及少食蔬果,都會增加患腸癌的機會。

都市人經常因為長期工作需要坐下,部份人更會出現便秘,亦會刺激糞便排出毒素。雖然大便隱血測試可檢查出大便中的血紅素,但陳醫生指,由於腸癌腫瘤未必出血,因此該測試非百分百可靠。

而目前最準確的大腸癌檢查方法為大腸鏡檢查,醫生會利用一條長約一點五至兩米,可彎曲柔軟的內窺鏡進行檢查。醫生指,進行檢查前,病人需要服用瀉藥清潔腸臟,以便進行檢查。

正電子掃描助查轉移細胞

腸癌病人,有約四分之一患者在確診時,癌細胞已出現遠處轉移,最常見是肝臟 轉移,而透過正電子掃描,可有效檢查到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癌細胞,準確率達九成。

治療方面,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醫生除了切除腫瘤,更會切除周邊約五公分組織及附近淋巴,以避免肉眼看不見的潛在腫瘤細胞殘存。現時,大部分手術皆以微創方法進行,傷口較細,亦可減低患者痛楚,縮短住院時間。

除了以手術方法切除腫瘤外,還需要視乎情況進行跟進化療療程,甚至放射治療。部份患者由於腫瘤在直腸位置,接近肛門少於五公分,以往需以造口方式,接駁人工肛門排便。現時,有部分患者可以透過新型「直線加速器」,先以放射治療方法,縮細腫瘤,再進行手術,令醫生有足夠空間切除腫瘤,或可保留肛門,避免改以造口排便,維持生活質素,亦可減低局部復發機會。

混合治療提高存活率

混合治療方面,即先施手術切除腫瘤,再配合輔助化療,能有效提高存活率。陳醫生表示,以第三期腸癌為例,手術後以混合治療方式治療存活率較單以手術方式為高。近年更有標靶藥物治療,針對第四期患者腫瘤細胞生長因子抗體,抑制腫瘤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