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最惡的腦腫瘤:惡性膠質瘤

大腦,是身體的總司令,管理我們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神經線的運作,因此當大腦不幸演變出腫瘤,帶來的影響不單在腫瘤範圍,更是相應的身體部位;由於大腦受堅硬頭骨和腦血管障壁的保護,令治療的難度大大增加。

每年二百宗 腫瘤壓迫大腦

腦腫瘤,顧名思義就是生長在腦內的腫瘤,而根據腫瘤不同的生長速度、生長方式、形態、分化程度等,可劃分為高、中、低的惡性級別,其中以惡性膠質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的惡性程度最高。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位,本港每年約有200 宗惡性腦腫瘤新症,當中一半為惡性膠質瘤。然而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當腫瘤生長在腦內,不論性質是良是惡,皆視為嚴重,不容忽視。「因為頭顱骨很堅固,腫瘤一旦在腦內形成,便沒有空間生長,必定會壓迫正常腦部,引起身體機能的問題。所以任何生長在腦內的腫瘤,即使是良性或生長緩慢,亦會當作惡性處理。」

手提電話致病?

惡性腦腫瘤又可分為繼發性及原發性,前者是由其他癌症細胞轉移到腦部引起,後者則是腦細胞突然變異,演變成腫瘤。不過,為何正常的腦細胞會出現這些突變,答案仍是眾說紛紜。「有人提出是經常使用手提電話,但只有少量資料證明其幅射會造成影響,還需要更長遠的研究才可確定。亦有人說是家族遺傳,但這方面的關係不太大。總的來說,腦腫瘤未有一個確切的成因。」

病症多樣化 宜及早求醫

頭痛、嘔吐、噁心、抽筋、性情改變、半身手腳乏力都是腦腫瘤患者常有的症狀,這要視乎腦部受影響的位置。例如後腦受影響,會引起難以平衡、視力障礙;腦前方受影響,會引起性格轉變、思考力緩慢。「當出現這些症狀,應儘快接受檢驗,以免拖延病情。」加上這些病症與中風等腦疾很類似,所以陳醫生指出,單靠臨床問症並不足夠,還需要其他檢查輔助確診。

生長深入 難以檢驗

要確診病症,首先要知道腫瘤的性質。若是轉移性腫瘤,一般會在腦內生長許多細小腫瘤,常出現於腦部灰質(grey matter)與白質(white matter)的交界位置。若是原發性,多數是體積較大的單一腫瘤,可能生長在或深或淺的任何位置,難以預計。陳醫生表示,透過磁力共振及相關測試,可以初步診斷出膠質瘤,但仍不是最準確的方法。「最準確的方法仍是組織檢驗,即在病肚抽取部份組織,拿到顯微鏡下進行檢驗,才能百分之百確診。」可是當腫瘤位置深入,未能進行組織化驗,就只可用磁力共振檢驗,或直接進行手術。「因為頭骨很堅硬,要鑿洞方能抽取組織,這樣倒不如直接將腫瘤取出,既能割走病症根源,又可以減低腦內壓。」

手術加電療 效果仍一般

位置深入的腫瘤既會增加治療難度,然而惡性腦腫瘤還有另一個棘手的特性。「它們的生長好像蜘蛛網,向四方八面伸展,因此外科醫生在手術時,肉眼看似清楚切割腫瘤,但好多時候在顯微鏡下發現,其實邊界仍有腫瘤細胞。所以單靠手術治療膠質瘤並不足夠,還需要加上術後的放射治療。」所以陳醫生稱,原發性惡性膠質瘤的治癒機會仍是較低。「膠質瘤是最惡的腫瘤之一,幸好患病的人數不多,不過患上此病始終是難以處理。如果患者不作治療,平均壽命只有3 個月;若只做手術平均生存期約為半年;如加上放射治療,可提升到9 個月至一年半。但整體情況始終還是不理想。」

口服化療藥 治療新希望

治療惡性膠質瘤,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藥物都是常用的方法,各療法都有其利弊之處。以化療為例,注射式化療藥難以穿透保護大腦的腦血管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令藥物濃度不足,未能有效對付腫瘤,加上傳統化療藥的毒性強烈,副作用往往令患者吃不消。幸而醫學研究帶來新希望,口服化療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的分子細小,能穿透腦血管屏障直達腦部細胞,在控制惡性膠質瘤上的效果較為理想。陳醫生表示,研究顯示只接受手術後放射治療的患者,兩年存活率為10.4%,但加入口服化療藥的療程,數字可提高超過一倍。對於這個來勢洶洶的惡性腫瘤,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正因效果相對顯著,放射治療配以口服化療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現時標準的惡性膠質瘤治療方案。 陳醫生補充,口服化療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的副作用包括白血球低、嘔吐、噁心等,然而相比傳統化療藥,其副作用已大大減少。在臨床上,亦看到藥物的效果,如延遲復發時間、控制病情惡化等,為患者帶來更大的紓緩。

參考資料: 香港專科醫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