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年紀大,還可能接受較進取的癌症治療嗎?

踏入古稀之年才發現患上晚期大腸癌,「醫,還是不醫?」頓成最難回答的問題。病人雖明白治療可控制病情,卻擔心身體承受不住治療的副作用,家人亦怕患者太辛苦。幸而,近年治療癌症藥物在減輕副作用上有明顯進步,臨床研究數據,已證實年長大腸癌患者現今的抗癌之路,已非荊棘滿途。

傳統化療二變一 減副作用卻降療效

大腸癌已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而它的發病風險在年長一輩較高。倘若大腸癌患者的病情已屆晚期時,化療藥物治療乃是主要的治療方案,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醫生發現,不少年長的晚期大腸癌患者對接受藥物治療顯得抗拒:「他們擔心治療的副作用,如嘔吐嘔心、脫髮、因白血球下降而令身體變得虛弱等等,不想為著治病而活得那麼辛苦;尤其是那些身體沒明顯不適的,認為沒有治療的逼切性,不值得為此破壞生活質素。」

陳亮祖醫生指出,晚期大腸癌患者的腫瘤會隨着時間不斷擴大不斷增大及擴散,終有一天會帶來病徵影響生活,如當腫瘤增大至造成腸塞,便需動手術處理,屆時風險便會增加,令情況變得棘手,所以不能以目前沒有大問題而作為不用治療的理由。然而,傳統晚期大腸癌的治療方案是用上兩種化療藥物,未必每位晚期患者也能夠承受兩種化療藥物加起來的毒性,於是在權衡之下,惟有只處方一種化療藥物,但療效便得減弱。

標靶藥加口服化療為長者治療帶來契機

隨著越來越多治療大腸癌的新式藥物出現,如口服化療及標靶藥物,令上述情況出現改善。陳亮祖醫生解釋,口服化療的藥性較溫和,而標靶藥物則只針對癌細胞特點作出攻擊,甚少傷害正常細胞,所以毒性較低,當兩者合併使用所產生的副作用,明顯較傳統化療輕,這些都為減輕治療副作用帶來契機。

他更引述歐洲一項最新大型臨床研究數據,指出其中一種治療大腸癌標靶藥物「貝伐株單抗」與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合併用於年過七十歲的晚期腸癌患者身上時,發現在腫瘤反應及延長病徵受控時間,也較單用化療為佳,而治療副作用的情況跟過往研究相約,也屬良好接受的程度。「過往研究多集中於六十五歲以下的患者身上,但這項研究讓年長的患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有效的治療選擇。」在臨床上,他也曾看見一位接近七十歲的晚期大腸癌患者,他的腫瘤擴散至肝臟,當腫瘤不斷增大,令身體出現水腫情況,連走路也出現困難。最後,接受抗血管增生標靶藥「貝伐株單抗,」加口服化療藥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水腫消退,人亦變得精神,可以自己走路,而接受治療期間也沒有明顯不適,對治療的耐性程度良好。

為達心願 尋求進取治療方案

陳亮祖醫生補充,儘管不少長者也患有其他慢性疾患,但只要在治療前,檢查顯示患者的器官功能不算太差的話,仍然適合接受標靶藥物合併口服化療的治療方案。再說,現時也有不少方法可以處理副作用,令患者不用「死忍」,所以年紀大不再成為長者尋求積極治療的藉口,他們仍能為著完成心願,例如等待孫兒出生、見證子女成家而努力。

故此,倘若長者確診患上晚期大腸癌,不要為著年紀大而氣餒,應跟醫生討論可行的治療方案。陳亮祖醫生建議病人,除了勇敢接受適當治療控制病情外,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方式,例如如常晨運、打麻雀及用餐等,一些精神寄托和社交生活有助分散他們對病患的注意力,對整個治療及患者個人身心也有很大的益處。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