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紓緩癌症治療副作用有辦法


癌症治療方案包括手術、電療、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不少人一聽到化療,便覺得它比手術更可怕,因為化療會伴隨不少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往往令患者被迫中止療程。到底目前是否有方法減少癌症治療副作用?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11年,本港共有26,998宗癌症新症及13,241宗死亡個案。癌症中以大腸癌最為常見,其次是肺癌乳癌。此三大癌症個案數字相加,佔所有腫瘤個案逾一半比例。

癌症確實成因至今未明,肯定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及長期進食高脂及醃製食物。亦有個別腫瘤由病毒引起,例如七成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部分腫瘤亦與遺傳有關,即家族中有成員患癌,其他成員患癌可能會機會較高。

切除後仍會擴散

腫瘤是惡性細胞,經切除後,仍會擴散。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解釋:「單單一粒腫瘤細胞,已可沿著血管、淋巴,游走至身體其他地方,例如肝臟,肺部等,潛伏一段時間。手術未能將之切除,此腫瘤細胞處於休眠狀態,久而久之,待其甦醒後,便會再於身體其他地方重生,引起復發及擴散。」

常見癌症首位大腸癌,最常於乙狀結腸及直腸發病。「超過一半腸癌個案均在此發病,逾一半發現時為第二、三期,亦有逾1/5患者發現時已為第四期。」手術為目前根治腸癌的有效方案,主要針對一至三期,但二期以上患者單做手術並不足夠,需接受術後輔助治療,包括化療。

術後化療減復發

化療是利用抗癌藥物殺死癌細胞。陳醫生表示:「癌細胞的增殖會快於正常細胞,而抗癌藥的作用通常是阻斷細胞分裂機制,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研究發現,單做手術而不作任何輔助化療,三年後不復發者僅為數一半,效果並不理想;但術後接受化療針注射,則有近六成患者沒有復發;而使用混合化療針,於術後進行為期半年的療程,則七成三患者並無復發。」

化療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及嘔吐,口腔黏膜炎、肚瀉、脫髮、白血球低等,當中又以噁心嘔吐最令患者感不適,並因而抗拒治療。陳醫生解釋:「身體的保護機制如腦部的嘔吐中樞、腸胃等會將不適合身體的異物透過嘔吐逐離體內,故患者接受化療時會出現嘔吐等副作用。」

目前較理想的止吐方法為三合一止吐療法,即採用三種藥物 ─ 神經激素受體對抗劑、血清素受體對抗劑及類固醇聯合治療;而阿瑞呲坦(Apreitant)為新一代神經激素受體對抗劑,能透過直接阻擋會引起噁心或嘔吐的神經傳遞訊號在腦部發生效用,而達止吐功效。」

除了用藥,生活上的調節亦很重要。陳醫生提醒:「患者注射化療針前可吃點簡單食物、盡量多喝液體及慢慢進食。一感到噁心就用口深呼吸。另類方法如鬆弛法、引導性視覺意象等,對預防噁心嘔吐亦有幫助。」

參考資料: Health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