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中西合璧 緩減化療不適

化療是現時對抗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案之一,但其副作用往往令患者苦不堪言,不少病人希望透過中醫藥結合治療,緩減化療的副作用。香港防癌會去年起提供中西醫共同會診服務,醫生和醫師可即時交流信息,毋須病人做「信鴿」複述病情和療程,有助減低中西藥物相沖的風險。

雖然香港的醫療體制以西醫為主導,但港人向來不太抗拒中醫治療,面對頑疾如癌症,不少人願意同時接受中醫和西醫治療。然而,現時癌症治療以手術、化療、電療和標靶治療為主,化療更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透過抑制細胞分裂和生長,腫瘤得以縮小和受控,但化療有機會帶來各種副作用,例如食慾下降、皮疹、免疫力下降,甚至破壞正常細胞,可能令患者身體無法承受,需暫停或停止療程,影響治療效果。

標靶藥副作用可致命

五十八歲的何先生,於2011年底確診胃腸道基質腫瘤(GIST),腫瘤直徑達十三厘米,服用標靶藥後腫瘤雖可大幅縮小至六厘米,但同時造成多種副作用,包括手腳水腫、容易疲倦及嚴重皮疹。可惜,服藥三至四個月後,皮疹問題愈來愈嚴重,皮疹不單又紅又癢,而且出現皮膚脫落,醫生認為有機會出現可致命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羣(Stevens-Johnson Syndrome),迫使何先生停止標靶療程。

「走投無路下,什麼方法也要試。」何先生稱,停藥後,西醫未有有效治療方案控制病情,他只好向中醫求助。但他坦言:「大部分西醫不接受、不喜歡中醫藥治療,所以無必要告訴西醫我正在看中醫。」曾經有西醫向他表明,西醫未明瞭中藥所含成分,擔心中藥影響患者身體而不建議同時接受中西藥物治療,為免被責罵及省卻麻煩,他選擇背着西醫「偷看」中醫,只會向中醫表明接受西醫治療的情況。

中藥治療減退皮疹不適

縱使已向四至五名中醫求助,標靶藥物造成的皮疹問題仍未受控,何先生最終於去年初停用標靶藥物。停藥近三個月後,腫瘤長大至十五厘米,最後他接受了全胃切除手術。一般而言,為減低復發風險,患者需於術後接受標靶治療。而未能承受標靶藥副作用的何先生,於術後四個月發現腫瘤已擴散至腹膜。

何先生繼續尋找治療方法,今年初嘗試接受香港防癌會的中西醫共同會診服務,在腫瘤科專科醫生與中醫師的共同治療下,以低劑量類固醇加上中藥和針灸治療,皮疹逐漸消退,並可重新接受低劑量的標靶治療。接受中醫治療三周後,何先生可逐步提升標靶藥物劑量至標準劑量,更於約三個月後全面停用類固醇。至今病情穩定,未再出現嚴重皮膚問題或不適。

中西醫各有優劣

香港防癌會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稱,化療雖能殺死癌細胞,但其毒性同時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年長、器官功能較差的體弱患者、有慢性病患如腎病病人等,都可能因為無法承受西藥造成的副作用,而不適合標準劑量的化療或無法完成整個療程,增加癌症惡化機率。他估計,約三成晚期患者因身體虛弱或白血球不足等因素,而無法完成整個化療療程。

他表示,香港部分癌症病人相信並接受中醫療程,希望藉以緩減治癌西藥的副作用,改善睡眠質素、食慾及排泄等情況。陳亮祖相信,中西醫各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點,認為西醫治療對縮小和控制腫瘤生長的療效雖快,但同時造成不少連西醫也暫時無法減輕的副作用。例如電療可根治鼻咽癌,但造成唾液分泌減少的副作用,卻暫時無有效的西藥能夠減輕情況;乳癌患者接受輔助化療後,有機會引起手腳神經麻痺徵狀,但西醫方面亦無有效藥物醫治。對於上述情況,他認為病人嘗試中醫治療緩減不適亦未嘗不可...


更多參考資料: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