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腫瘤指標非篩查癌症工具


港人對健康愈來愈重視,近年對身體檢查的意識亦有上升的趨勢。定期進行身體檢查能及早發現患有嚴重疾病,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坊間部分體檢套餐所包含的腫瘤指數檢測項目不應用作為診斷或篩查癌症的工具,因有機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為市民帶來不必要的擔憂,分分鐘「無病都變有病」。

對於癌症病人來說,腫瘤指數是追蹤癌症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原理是利用病人血液中的蛋白指數來評估腫瘤的活躍程度,適用於已出現癌症徵狀而未確診的病人、病人治療過程中用作監測治療的效果及監測癌症病人康復後復發的風險;當中較為常見癌症指數,包括癌胚抗原指數(CEA)、甲胎蛋白指數(AFP)、前列腺特定抗原指數(PSA)、癌抗原CA15.3、 CA125、 CA19.9及EBV DNA。

然而,對於普通沒有病徵的人而然,腫瘤指數不能直接用於診斷或排除癌症,因為指數數值升高不一定代表患癌,而數值正常也不代表沒有癌症。以前列腺特定抗原指數 PSA及癌抗原 CA125為例,不一定只有患有前列腺癌或卵巢癌的病人才會使指數數值上升,尿道炎、前列腺發炎可使 PSA值升高,而經痛、或腹痛發生時亦有機會導致腫瘤指數 CA 125出現短暫過高的現象,即為假陽性結果。

同時,腫瘤指數檢測對部分第一或第二期癌症的敏度不高,亦有出現正常指數數值的可能,即為假陰性結果;因此除非經醫生指示,否則不建議市民自行進行相關檢測。不少已確診癌症的病人誤以為腫瘤指數的高低反映病情的嚴重性,這不完全正確,因為腫瘤指數檢測的數值是因人而異,儘管同樣罹患同一種癌症及期數,不同病人腫瘤指數的數值可能有很大分別,故確定病情及其嚴重性仍須配合其他檢測工具,病人不要因為數值的多寡而為病情擔憂。

參考資料: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