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癌症篩查或出現假陽/陰性結果

全球每年有1,100萬人證實患上癌症 ,而且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而各類癌症篩查亦愈見普及。癌症篩查是以有系統的方法,透過不同的檢測工具向沒有癌症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目的希望能從沒有癌症病徵的人群中找出患癌的人,以便能及早進行治癒,減少癌症死亡率。然而,不同癌症的癌症普查也有利與弊,當中更有機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故市民進行檢查前應先考慮自己的需要,再諮詢醫生的建議。

目前,大腸癌、子宮頸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普查最為常見,大腸癌可使用大便隱血測試或大腸內窺鏡檢查;子宮頸癌用子宮頸抹片;乳腺癌使用乳房X光造影進行檢查,而前列腺癌使用前列腺抗原(PSA)抽血測試,雖然上述各項普查的風險很低且對檢測早期癌症有一定成效,但仍有機會出現一些併發症,如進行大腸鏡檢查前需服用瀉藥以助檢測,或會令檢查者因腹瀉而出現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

另一方面,各項的普查均有機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以乳房X光造影為例,曾有研究指出10萬名婦女連續10年進行普查,當中發現近9000宗假陽性的結果,故檢查者一旦發現普查結果為陽性時不用過份擔心,應立即跟醫生商量並進行局部且更深入的抽取組織檢測以確定是否患病。同時,市民或會認為檢查結果正常便不用理會,但同樣地有機會是假陰性結果,引致潛伏危機而不自知;因此就算普查結果正常亦應定期進行下次普查,如每年進行一次大便隱血測試、10年一次大腸內窺鏡檢查、2年一次乳房X光造影等;同時市民若於進行下次普查前發現身體出現懷疑是癌症的病徵時,亦應盡快找醫生,不要留待下次檢查。

此外,作息定時和適量的運動都是預防癌症的方法;至於近親曾患癌症的市民更須多加注意,並因應自己的需要及醫生的建議來決定是否做癌症普查,同時應先向醫生了解有關檢查事項的益處、風險和限制。

參考資料: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