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新癌藥未列自費 病患錯失最新資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認為肺癌要盡早把握 治療黃金期。

癌症患者面對死亡威脅,當然希望獲得最快、最合適的治療,保住性命。不過,在過去兩年,有14種新藥已獲批核在香港使用,但不獲列入醫管局病人自費藥物名單。現時,假如藥物不在病人自費名單,醫護人員可能無法第一時間告訴患者最新的癌症藥物發展,有機會錯失治療的良機。

醫局成本為由拒絕新藥

現時,醫管局藥物名冊目前分為通用藥物、專用藥物及自費藥物,前兩者獲公帑資助,後者則由病人自費用藥,大部分都是新藥及「救命藥」,不涉及公帑運用使用。如果醫生認為病人需要用到「自費藥物」,那事先會向患者講解,經病人了解及同意後,才會用藥。

不過,癌症資訊網發現過去兩年有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及其他癌症、共14種已獲批核在港使用的癌症藥物,卻不被醫管局納入自費藥物名單,被拒率高達 58%,醫管局指為「未有足夠證據證明藥物的成本效益」。癌症資訊網發起人吳偉麟說:「癌症惡化速度快,知悉新治療方案的時間相當關鍵。自費藥物不涉及公帑,但當局卻以藥物的成本效益為由拒絕新藥物。若可交給患者自己決定,相信會更為恰當。」

病人很依賴醫管局資訊

事實上,癌症資訊網在本月訪問了102名在2年內確診擴散性肺癌的患者及家人,了解他們對肺癌的治療及ALK標靶藥的認識,他們發現竟然有超過7成人表示,並不知道ALK基因測試能確定ALK標靶藥治療。吳偉麟表示,現時病人十分依賴醫管局提供的資訊,就算患者有能力自費用藥,但藥物不在「自費藥物」內,以致醫護人員未能第一時間通知病人,有可能白白錯失接受最適切治療的機會。


參考資料: 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