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傳媒報導


細說私乳


乳癌自94年已成為本港女性頭號癌症,現時每年新症約3000宗,且更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以40歲左右為高危,較外國的50歲以上年輕10年。

乳癌個案由94年起一直上升,增長速度較其他腫瘤更快。按照現時趨勢,估計至2016年,每年新症會增至4000多宗,升幅近八成。

早發現增治癒可能

及早發現是戰勝乳癌的最大關鍵。香港防癌會麥紹堅伉儷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第一期乳癌患者五年存活率接近90%,但4期患者則只有約20%,可見愈早發現,便愈有治癒希望。「乳癌個案雖不斷上升,死亡數字卻維持平穩,每年約為500多宗。這跟市民對乳癌認知程度提高,能及早接受檢查有關。乳癌患者中,有一半均於一、二期發現,再加上現代醫學技術進步,故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外科專科莊秀民醫生亦表示,定期檢查對降低乳癌死亡率確有幫助。他建議女性:1) 25歲起每月自我檢查及隔年由醫生檢查乳房;2) 35歲起定期接受乳腺超聲波檢查;3) 45歲起接受乳腺X光造影檢查,如結果正常,可隔年才再做一次;4) 發現問題的話,應接受抽組織化驗及診斷。「研究發現,做足以上檢查,能及早發現乳癌的可能性高達99%。」

不同療法各施各法

不幸患上乳癌,治愈機會頗高,醫生會視乎期數、患者體質等選用合適療法。陳醫生指出:「0至3期乳癌,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而術後多會以輔助化療減低復發可能;3期患者而腫瘤較大者,會於術前以化療縮小腫瘤,以方便手術切除;4期患者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理論上根治機會低於5%,故會以舒緩性治療控制腫瘤,避免惡化。乳癌患者中約有七、八成荷爾蒙受體呈陽性反應,可接受荷爾蒙治療;1/4帶有HER2受體者可使用標靶治療;餘下10-15%不帶任何受體者則可使用化療。」

手術可分為全乳切除及保留乳房兩類。研究證實,兩者存活率相同,只是局部復發可能性,保乳會較全乳切除為高,故保乳手術需輔以術後電療,以將其復發風險降至等同全乳切除。莊醫生指出:「但如腫瘤大於5厘米、生長於乳頭附近、屬多發性腫瘤等,便不適合保留乳房,但這類患者仍可於切除後接受整形手術,以背肌、肚部脂肪、矽膠等重整乳房。患者須緊記全乳切除並非唯一選擇,接受切除前亦應即時考慮所有重整乳房的可能。」

藥物延緩骨骼併發症

如腫瘤不幸轉移至骨,因會引起骨骼細胞不正常新陳代謝,患者會有骨痛及骨折可能。陳醫生解釋:「骨轉移最嚴重情況是;腫瘤擴散至脊椎骨,令該部分骨骼脆弱易斷,折斷時一旦壓住脊髓神經線,便會引致下半身癱瘓。骨轉移引起的骨骼併發症,還包括令患者血鈣過高、胃口不佳、便秘、作嘔,甚至神志不清。末期乳癌患者有七成均有機會出現骨轉移,其生活質素及生存率亦會一併降低。」

雙磷酸鹽為其中一種能增強骨質、控制血鈣及降低骨骼併發症風險的藥物,其中唑來磷酸(Zoledronic acid)只需靜脈滴注15分鐘,每4星期一次,較每次需靜脈滴注4小時的舊藥更方便,而且成效相同。研究顯示,沒接受唑來磷酸治療的乳癌患者平均七個月便會出現骨骼併發症,而接受治療者,骨骼併發症則可延遲五個月出現。

參考資料: Health Action